3月15日,是每年的消費者權益日。我們在消費時不可避免會遇到不合理的問題與場景。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?怎樣去維護作為消費者的權益?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些關于消費者權益的法律知識。
于2022年3月15日施行的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(一)》明確,電子商務經營者提供的格式條款有以下內容的,法院應當依法認定無效:
(一)收貨人簽收商品即視為認可商品質量符合約定;
(二)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依法應承擔的責任一概由平臺內經營者承擔;
(三)電子商務經營者享有單方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。此外,經營者對無理由退貨商品作出額外承諾的,應當信守承諾。
人們在網購時最容易見到的現象是,一些經營者在網店內或者商品說明欄標注“簽收即視為商品合格”“此商品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”“拆封后不退貨”等字樣。對此,大部分消費者由于不清楚相關法律規定,將其視為經營者的常規操作來遵守,甚至在買到不盡如意的商品后,也會為了遵守前述規則而遷就經營者。
上述司法解釋堅定地站在了消費者一邊,有力捍衛了消費者合法權益。簽收商品只代表消費者收到了商品,在消費者尚未拆封驗貨前,無法對商品質量以及商品是否符合商家描述作出判斷。商家“簽收即視為商品合格”的“格式條款”顯然不合常理。
此外,根據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,除消費者定作的,鮮活易腐的,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,交付的報紙、期刊4類商品外,消費者對其余商品均可享受七日無理由退貨權利。而根據司法解釋,商家在銷售時未必明確告知消費者,未經消費者明確認可的話,消費者也可享受七日無理由退貨權。此外,商家對前述4類商品之外的商品作出承諾的,不得反悔。
此外,需要注意的是,針對當前較為流行的網絡直播帶貨,上述司法解釋也作出了有針對性的規定,將直播平臺及帶貨者視作網絡經營者予以對待。故根據該司法解釋,網絡直播間銷售商品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,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不能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的真實信息,消費者可請求直播營銷平臺承擔賠償責任。據此,直播平臺須盡到相應的審核把關責任,否則就得擔責。
特別是,司法解釋否定了網絡平臺和經營者享有單方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,相當于廢止了“最終解釋權歸商家”的霸道做法。消費者在網絡購物以及權益維護過程中,將不再擔憂受到不平等對待,這也倒逼經營者重視消費者權益,合規經營,打造更有利于消費者體驗的購物環境。
我國消費者的九項基本權利,以下九點必須牢記哦
1、安全權
消費者在購買、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、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。
2、知情權
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實情況的權利。
3、選擇權
消費者享有自由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。
4、公平交易權
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,有權獲得公平交易條件,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。
5、求償權
消費者因購買、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、財產損害時,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。
6、結社權
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。
7、獲得知識權
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。
8、受尊重權
消費者在購買、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,享有人格尊嚴、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。
9、監督權
有權檢舉、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,有權對保護消費者工作提出批評、建議。
我們該如何維權呢?
維權第一步:保存維權憑證
●這些材料可以作為維權憑證
1、購物小票、保修單、發票、紙質或電子版合同。
2、錄音、錄像。
3、網購交易記錄、聊天記錄、網頁公正保存。
4、加蓋公章的旅游行程表、計劃書。
5、加蓋公章的消費清單。
切記:消費者在購物時千萬不要忘記索要發票并予以妥善保管。
●購買數碼產品和選擇運營商應注意
1、在實體店購買時要小票、發票和保修單。注意核對小票、保修單、發票所訴產品名稱、規格是否與實際產品一致,單據的排頭是否與商家名稱一致。
2、網購時記住索要發票并保存(注意是否為假發票),保存交易中使用過的快遞單、收貨單、付款單等一系列單據。保存涉及交易的聊天工具溝通記錄。
切記:保存電商的交易記錄及保留交易產品包裝。
●食品消費證據保留注意事項
1、正規超市購買食品,注意包裝明細。
2、購買食品時,養成向營業員索要購物憑證的習慣,并妥善保管。
3、若因食品問題造成人身傷害,保存好病例及醫藥費發票。
4、手機拍照錄像或錄音,保存證據、證人信息、證言,并且做好相關證據保全。
切記:購買食品時一定要看看食品的三期。所謂三期就是指食品的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保存期。
維權第二步:運用維權渠道
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第39條明確規定,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,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:
1、與經營者協商和解;
2、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;
3、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;
4、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;
5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。
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,請撥打電話12315。
最后,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,看破一切消費陷阱。在面對權益受損害時能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。做一個智慧理性的消費者。